贵阳南明:背街小巷改造 群众喜上眉梢******
光明日报记者 吕慎 陈冠合
65岁的柯强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翠微巷住了30余年。最近,让他高兴的事又多了一件。“这背街小巷的改造,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喜上眉梢!环境变化大喽!既有城市的繁华,也有历史文化,关键是生活还更便利了!”
柯大爷说的小巷改造是贵阳市南明区打造15分钟“生活圈”,建好停车场和农贸市场“两场”,加快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三改”的“一圈两场三改”工作的一部分。2021年到2022年,像翠微巷这样旧貌换新颜的背街小巷有100多个。环境改造好了,居民的幸福感也大幅度提升。
86岁的王菊华奶奶在西湖巷19号院生活了40多年,她说:“现在的环境那是没说的,有些老邻居有新房子都舍不得搬走,这里安全舒适、干净整洁,真是享福。”
西湖巷口,游客罗先生看完地图,饶有兴趣地走进巷子。“这里太有特色了,古树花卉、历史壁画、人文典故,居民素质也高,小巷很有感觉。”罗先生一边走,一边品咂着老贵阳的味道。
据了解,南明区围绕“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打造“15分钟生活圈”。有的业主食堂开起来了,有的社区微公交开通了,有的智能化健身房建好了,有的业主图书馆建成了,有的医养中心解决了后顾之忧……随着一个个民生项目落地实施,大家心气齐、干劲足,友邻相助,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吹暖人心。
目前,南明区已启动18个生活圈建设,2022年实施新建改扩建项目449个,已完成停车场建设项目8个、完成改造农贸市场10个,规划新建、改扩建养老设施62个、教育设施28所。运动场地新建、改扩建项目46个。棚改项目17个、旧改项目6个、背街小巷改造110条。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3日 03版)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开班******
本报讯 (记者李佳霖)近日,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下,由中国戏曲学院承办、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具体组织实施授课的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开班。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是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落实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委托中国戏曲学院紧扣北京“一城三带”建设主题,紧密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建设而精心设计与开展的年度重点工作。
本期研修班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所在永定河流域的市、县、区戏曲非遗传承人群中遴选学员参加学习。在该班学员中,既有国家级、省市级专业院团的优秀演员,也有全国主要戏曲院校的骨干教师;既有市区级非遗传承人,更有来自基层具有较好戏曲表演能力的非遗传承骨干。这些学员来自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是从培育“戏曲非遗传承人”到“戏曲非遗传承人群”工作理念进步的最好体现,更是戏曲非遗工作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社会文化建设的突出体现。
本期研修班打造高端、规范、多元、创新的课程组合,分为线上、线下两个阶段完成教学。在为期一个月的授课时间里,研修班邀请全国40位专家学者为该班学员授课,授课总课时达192节,形成“课程+讲座”“理论+实践”“素养+技能”的课程体系,尤其“非遗领域管理名家讲座”“京昆戏曲非遗名家讲座”“多剧种戏曲非遗名家讲座”的安排,帮助学员开阔视野、启智立志。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