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集大型电视专题片《长征之歌》将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
历时两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六集大型电视专题片《长征之歌》,将于1月11日至13日,1月16日至18日在央视综合频道20:00档播出,每天一集;次日在央视科教频道21:20档重播。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继承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本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为依托进行拍摄,讲述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反映新长征的新成就,是一次对长征题材专题片创作的探索。
本片分六集,每集50分钟,共300分钟,完成片自拍量比例达70%,表现出鲜明的创新特质。六集分别是:第一集《让长征文物活起来》,第二集《跨越时空的承诺》,第三集《一条绿色生态廊道》,第四集《奇迹在万里征程闪耀》,第五集《红飘带上的诗与远方》,第六集《长征让世界读懂中国》。
与以往反映《长征》的纪录片不同,本片以反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特点,从新时代的高度讲解长征历史,讲好长征故事和当下故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十四五”时期国家深入推进的重大文化工程。红军长征途经15个省(区、市),沿线留存了数量庞大、类型丰富的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纪念价值和教育价值。本片结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教育培训等工程的要求,反映公园建设的进程,展现长征精神。
本片用各类文物和文化资源讲述长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包含长征主题纪念馆、纪念设施和文物,覆盖了长征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遗址、纪念地,承载伟大长征精神。片中讲述了遵义会议纪念馆数字化保护工程,泸定桥铁链制作技艺传承,甘肃会宁红军党员登记表等。
本片注重故事表达,使内容有人物、有细节、有温度、有感情。当下视角切入,串联起50多个重要故事段落,表现“长征与我们”的创作理念。片中围绕当年红军的庄严承诺,讲述了今天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生动鲜活的故事。在奋战脱贫攻坚和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湖北省郧西坎子山村党支部书记魏登殿、贵州师范大学教授熊康宁……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反映着时代的变迁。当年红军走过的万水千山,正被建成生机勃勃的绿色生态廊道。江津白沙长江大桥建设生态保护、夹金山下蜂桶寨大熊猫国家公园等……,展现大美中国的气象,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及其沿线,分布着中国各领域的重大基础设施和“大国重器”建设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国天眼……,历史上的长征与新时代的长征紧紧相连。当年长征文化一路璀璨,红色布告、标语、石刻等,成为独特的长征文化遗存。广东南雄发现了有曲谱有歌词的红军歌曲;反映长征的小说、诗歌、美术、电影等作品层出不穷;今天的中小学课本中,有关长征内容的课文共计11篇。长征文化成为我们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片着重国际表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片中介绍了第一位通过著述向世界讲述长征外国人勃沙特,展示了陈云首次向共产国际讲述长征的珍贵文献,讲述了美国记者斯诺在陕北保安拍的照片,使毛泽东和中国红军的形象第一次在世界亮相,美籍医学博士乔治·海德姆见证了人民军队,成为坚定的革命者。长征让世界读懂中国,长征在人类精神家园中具有史诗意义。
电视专题片《长征之歌》,是各方面通力协作的结果,摄制组用长征精神拍长征。总导演闫东,总撰稿江英、刘岳、董保存等主创人员,是2016年创作大型纪录片《长征》的原班人马。在中央和地方有关单位协调配合下,与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团队)、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等单位专家合作开展创作。在疫情防控的情况下,摄制组派出外拍团队近60人分6个组到各地拍摄,外拍总素材超过400小时。摄制组跋涉15个省(区、市),111个市县,总行程45210公里;共拍摄84个人物故事、历史故事,采访217人。片中使用了33位老红军口述历史资料,本次又抢救式采访到6位参加过长征的百岁老人,其中川籍女红军赵桂英已于2022年11月18日离世,享年106岁;川籍女红军王少连已于2023年1月9日离世,享年102岁。
大型电视专题片《长征之歌》的播出,对于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励广大群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必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正如本片主题曲《长征之歌》中所唱的:“长征之歌歌不断,同心结,向前方”。
刘兆玄就拓两岸产业合作新商机提四条建议******
中新社厦门12月20日电 (记者 闫旭)两岸企业家峰会台湾方面理事长刘兆玄20日在厦门表示,大陆未来将转为推进高质量的发展,新的发展方向和涉及的产业领域,许多都是台资企业的强项,也是两岸产业可以结合互补优势、携手紧密合作的新机会。
2022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当天在厦门举行。刘兆玄称,这是其担任两岸企业家峰会台湾方面理事长一年多来,首度有机会来大陆参加年会活动。
他认为,如何携手合作考验着两岸产业的智慧和韧性。未来台商如想持续在大陆发展和扩大事业,必须要从过去较侧重制造和出口的传统路线,转换为兼顾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拓展内需市场的新策略模式;在致力达成本身转型升级的同时,也要加强与大陆产业携手合作,共同追求更为远大、互利多赢的长远目标。
刘兆玄表示,两岸企业家峰会作为两岸产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也希望可以探索出能够引领两岸产业合作发展的创新性策略和路径。
为此,他提出四条建议:
其一,深化双边经贸交流,拓展未来新兴商机。他说,两岸在高端零组件、智能装备和整合系统的研发生产等方面,可继续扩大贸易交流;先进制造业、新一代移动通讯、工业互联网、元宇宙、电动车、健康医疗、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拥有极为广阔的合作空间。
其二,加速数字绿色发展,推动产业创新链合作。数字化和低碳化是驱动绿色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两岸产业应携手合作,共同发掘这两个极具长期发展潜力的新产业商机。
其三,协助拓展内需市场,积极掌握新的商机。他认为,应设法大力协助青年朋友掌握新的商机,让他们充分发挥创意及活力,成为台企的新活水。
其四,落实各项惠台措施,纾解台商经营困难。刘兆玄期待峰会双方继续加强合作,协助台商因应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开拓未来的广阔商机。(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