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黄龙美景。(蒋跃斌 摄)
近年来,阿坝州全力打造“净土阿坝冰雪童话”冬季旅游品牌形象,以加快疫后市场复苏为目标,推出“冰雪+旅游”“温泉+旅游”“阳光+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等一系列冰雪特色旅游产品和文旅活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冬季旅游的新期待。
达古冰川冰雪旅游季将持续至今年5月,开展神山祈福、过藏家新年等系列活动。以“蓝冰与暖阳之恋”为主题的中国九寨沟第十八届国际冰瀑旅游节活动将持续至4月底。此外,还有理县温泉冰雪季、2023年藏历新年庆祝活动等系列特色文旅活动,游客可到净土阿坝“玩冰雪、泡温泉、赏冬景”,体验不一样的春节新年趣味。
针对冬季冰雪温泉旅游季,阿坝州分享了全域景区玩法耍法,让游客可以乐游冰雪童话世界——净土阿坝。
在五大冬季旅游胜地,可以尽赏冰雪盛景。“童话世界”九寨沟、“人间瑶池”黄龙、“户外天堂”四姑娘山、“最近的遥远”达古冰川、“东方的魔幻世界”莲宝叶则,每一座山峰雪景都演绎着不一样的冰雪奇缘。
在九大滑雪攀冰胜地,可以尽享无限冰雪乐趣。阿坝州是四川乃至中国南方地区拥有滑雪场数量最多,雪道最长的地区,拥有茂县九鼎山太子岭滑雪场、理县鹧鸪山滑雪场、毕棚沟戏雪园、孟屯河谷冰雪馆、松潘奇峡沟冰雪欢乐谷以及新开园的汶川羌人谷滑雪场,雪地摩托、冰上自行车、雪上飞人等10余项冰雪项目,开启“南国雪乡”的乐趣。
在四大温泉度假胜地,被誉为“川西第一汤”的古尔沟温泉,是目前四川省内唯一集浴用、饮用、疗用于一体的天然热质矿泉,高山无边温泉泳池享360度美景,还有毕棚沟娜姆湖温泉、若尔盖河它温泉、降扎温泉等,随意畅“泡”。在金川大东女阳光旅游度假区和茂县阳光福地康养度假区两大阳光度假胜地,可尽情沐浴冬日暖阳,温暖又舒适。
针对冬季旅游,阿坝州还特别推出“熊猫家园·冰雪四姑娘山”世界遗产冬游精品线、“净土阿坝·冰雪温泉”康养度假冬游精品线、“快乐冰雪·滑向2023”滑雪度假冬游精品线、“迎新春·阳光祈福”自驾精品线等八条冰雪旅游精品路线。(完)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系列解读⑨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作者:刘丽、孙炜琳,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绘就了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宏伟蓝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吹响了科技驱动农业强国建设的号角。科技驱动农业强国建设既要“顶天”,又要“立地”,既要着眼于世界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争取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的话语权,又要面向产业需求,让先进前沿的农业科技成果下沉进村、入户、到田,让农民学得会、用得上。农技推广作为连接科技和经济的关键环节,是将先进前沿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利器。 一、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对加快科技驱动农业强国建设意义重大 《“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稳居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技推广的效率和质量。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解决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存在的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突出问题。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农业科研院所以及农业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分别为18.86%与16.79%;根据科学技术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数据统计,我国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也不足50%。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将极大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将更多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农民收益,对于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效能、加快科技驱动农业强国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仍面临较多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建设,我国逐步建立起以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代表的准公益性推广机构和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代表的市场性推广机构多元共存的农技推广体系。农技推广体系不断改革创新,为当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引领产业升级、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广大农业生产主体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呈现多样化,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仍面临较多挑战,主要表现在: 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投入不足,提供的农技服务内容及技术类型与农业生产的多样化需求匹配度不够。市场性农技推广机构服务范围覆盖面窄,服务群体较为分散,推广的技术相对单一,无法解决区域性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难题。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与市场性农技推广组织没有形成合力,力量分散。从整体来看,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机制尚不健全,农技推广模式较为单一,农技推广手段较为传统,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充分。 三、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效能 构建多元互补、高效协同的农技推广体系。进一步深化建设以政府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导,以科研院所、高校、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加快完善“一主多元”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构建协同互补的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强化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与准公益性及市场性农技服务机构的有效对接,明确多元主体的角色定位与功能发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坚持政府公益性推广体系的主导地位,加大基层农技推广投入,设立专项保障经费,强化政府农技推广的公益性职能。 立足产业需求,强化市场导向,全方位提高农技推广效率和质量。坚持立足农业生产一线,强化市场在农技推广的导向和筛选作用,加强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搭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科技研发人员交流平台,切实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水平。扎实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以产业需求为基础,鼓励以“农资+服务”、技术托管、示范带动等多种方式开展农技服务,优化资源配置,加速实现技术服务的专业化。立足现代农业集约化、标准化特征,大力推广科技示范园区、科技小院、项目带动、企业参与等新兴技术推广模式,切实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成效。 充分利用新手段、新平台推动农业科技与产业融合,成果与市场结合。加强科技服务载体和平台建设,搭建集“农技需求-交流培训-农资交易-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农业技术服务数字化平台,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精准化、智能化服务,助推农业科技与产业融合。整合资源,以新电商平台为基础,健全市场转化机制,加速农业科技成果与市场结合,以市场反哺产业和科研,实现互惠互利、良性循环。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手段搭建与农业生产者的技术交流平台,建立低成本、高效率、便利化的反馈互动机制,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彩神ap地图 |